《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》
作者:
Steve J.Martin
Noah J.Goldstein
Robert B.Cianldini
此为和黑格子一起来读书的第1篇
我们看看关于两本书,于书封上的介绍。
第一本:
这是一本拥有52个微小却重大的影响他人行为的提升技巧。
第二本:
这是一本被翻译成26种语言,在全球售出200万册,并被《财富》杂志评选为75本必读的睿智的图书之一的《影响力》的作者罗伯特·西奥迪尼的全新力作。
如果,你路过了这个书摊,你会拿起哪一本?
理性者更倾向第一种。
因为实用直白、功能清晰、概括明确。
感性者更倾向第二种。
因为基于畅销书即名声的吸引力,再加上数据衬托,利用了人的从众心理。
而且,可能有人没注意,这些优质的数据其实说的都是《影响力》这本书,而不是这本“全新力作”。它狡猾地转了弯子,让其一不小心就会产生认知谬误。
其实,这两种描述,都是同一本书。
也就是今天分享的商业获客书籍——《细节如何轻松影响别人》。
在社会实践中,我们大多数的行为和决策,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,靠直觉、情绪、经验和从众驱动。
海量信息泛滥、瞬间决策也便成了流行,你能影响别人都在转念之间。因此,信息出现的背景和心理情景变成了影响力的核心要素。
所以,通过不同表述,改变一些细节,就能产生影响某类人群决策行为的神秘力量。
在这本书中,有些例子,我们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并且在网上互相分享。
为什么用0.99作为结尾定价能大大影响顾客的购买欲?
为什么叫“亲爱的张三”比“亲爱的客户”更能吸引客户注意力?
为什么提出专家身份、科技专利更能使订单销售更容易?
在各种各样的商业行为中,不难发现这些交互总是围绕了六则人类心理情况:
互惠:人们有互相给予好处的认知,也是商品交换的一种浪漫说法。
权威:人们迷恋专业知识、专业人士的权威。
稀缺:东西越稀少,人们越追求,是奢侈品的常规套路。
喜好:偏爱某个人,越容易答应请求,是明星、红人代言的直接原因。
保持一致:人们更喜欢作出与自己身份、价值观相符的行为,也是标签化的重要性。给人添加标签,其实是在变相输出价值观以便人们更容易接纳、记忆这款产品。如商务人士必备、宝妈必选、上火就喝…
社会认同:人们下意识更爱跟从多数人,这也是为什么有“点赞、评论、转发”的出现,所以也一定程度促生了流量时代。
商业获客行为,归根究底,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。
此本书中,例子太多了,文章篇幅实在不允许。
于是黑格子着重选出了第38条,有助商业获客的有价值一个的小细节,可以利用于外贸开发信上。
——
#顺序改一改,生意滚滚来
此节中,作者讲述了两个案例。
一是一名意大利人开食品店,却额外还售卖小型摩托车。这样一个举动,可能帮他卖掉不少高档的帕尼尼三明治。
理由是:菜单上高昂的物品会让跟在后头的菜价显得便宜很多。
二是研究人士做了一项实验,让受试者评估一家点播电视台的服务方案。
第一组是价格在前,服务在后,如300美元可看600小时。第二组是服务在前,产品在后,即600小时,只需300美元。
分析结果表示,人们更喜欢第二组。因为收益在前、成本在后。
这两个例子,都说明了同一个心理学概念——“知觉对比”现象。
意思是,不必改变物品本身,只需改变看到这个物品前的体验,就能改变人对这件物品的印象。
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,这个细节案例也是一种“锚定效应”的体现。
大致意思是:
人在决策时,容易先入为主,会被第一次的信息左右。
这种左右,有正相关,也有负相关。
1.商业上有个很现实的例子。
当新产品推出时,如果被放在价格昂贵的产品中间,那么十有八九它的高价政策容易被接受。
相反,如果与价格低廉的产品摆一起,即使功能强大,也很难判定为是个好产品。
因为参照物会对人的记忆产生某种作用,引导人们在考虑答案时选择那些相似的信息。
所以,在开发信中,可以将合作过的大客户放在邮件标题上,或者说是某某高档产品的替代品,专家权威建议、明星人物推荐…
俗话说,就是“抱大腿”。
这是一种正相关用法。
2.诱饵价格:使用价格表现来影响价格感知。
这是一种负相关用法。
很著名的是星巴克卖依云水的例子。
依云水在星巴克卖22,但在其他地方零售价不到5元。
但其实星巴克的真正用意是在,当消费者发现一瓶矿泉水都要22元,瞄定效应生效,相比之下,就会觉得咖啡没这么贵了。
而消费者一旦接受了价格的合理性,消费倾向也便加大了。
所以,开发信中如果涉及到价格推销,可以设置一个诱饵价格,让客户进入到你设置的价格情境中,使其真正售卖的价格方案合理化。
书结
细节的魔力在于:
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的时候,人的反应会不知不觉地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。
在外贸电子邮件营销中,也可以运用一些小细节打动客户。
比如一些幽默的力量,在电子邮件中运用滑稽中又提出谈判要求的漫画形式等。
相比传统正经的邮件,会不会有耳目一新的效果,从而提高交流率呢?
天下难事,必做于易;天下大事,必做于细。
——老子